中国外交传承创新十大原则

时间: 2024-03-01 09:30:16 |   作者: 媒体动态

  新中国建立以来,从到习,中国领导人把握运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经过几个历史时期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在外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其中处理国家关系所形成的诸项原则,堪称中国外交政策之精髓。作为学习和研究心得,笔者将其归纳为十点,这里着重就改革开放以来的情况作一简述。

  1.国家利益原则。这是国际关系中通常遵循的最根本原则,但有新解。1989年10月31日他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说过:“??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习2013年7月30日指出:“我们爱好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与此同时,中国历届领导人都明确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并强调中国要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这就是说明,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人类的共同利益是密切相联的。习在2013年3月19日的讲话中阐明:“中国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随着国力慢慢地加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时常听到有人津津乐道于“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的说法。此说确实反映了某种历史现象,但并非真理。其要害在于会助长民族利己主义或大国沙文主义。而中国领导人所倡导的平等互信、合作共赢,体现为利益常驻且友谊长青,这才是符合时代精神的理性口号。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一起发展原则。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一以贯之的原则。维护世界和平,是促进一起发展的必要前提;促进一起发展,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习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称:“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一起发展。”随后他又说,一定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013年3月23日他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的题目就是《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恰恰符合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增进合作的宗旨。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必须应对各种挑战。习2013年9月13日指出,“”、贩毒、跨国有组织犯罪威胁着本地区安全稳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都不同程度遇到困难,进入调整期和恢复期。对这些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自应付。我们一定要加强合作,联合自强。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必须贯彻实施“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既要维护本国安全,又要尊重别国安全关切,促进人类共同安全。安全不是孤立的、零和的、绝对的,没有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就没有一国的安全稳定。

  3.平等互信、合作共赢原则。这是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衍生出来的,是经过多年外交实践得出的新结论。平等互利原已包含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中,适用于一切国家。

  习2014年6月28日指出,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历久弥坚。从周边关系角度来看,“亲、诚、惠、容”方针的提出,正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深入、细化和发展。

  本着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精神,中国对外关系日益全面拓宽。例如,中俄关系发展迅速,中欧关系发展也较平稳。又如,2000年1月中美签署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市场准入协议,曾被称之为“双赢的结果”。再如,习主席2015年1月6日同哥斯达黎加总统索利斯举行会谈,双方一同宣布中哥建立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同意紧紧把握政治互信和互利合作两个轮子,带动中哥关系持续向前发展。

  总之,平等是前提,互信是基础,合作是办法,共赢是目的。鉴此,中国外长2015年2月24日在联合国总部主持安理会国际和平与安全公开辩论会上提出,要和平,不要冲突;要合作,不要对立;要公平,不要强权;要共赢,不要零和。

  4.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原则。这是在中国与俄罗斯构建平等互信、面向21世纪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时率先提出的。早已精确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中,都一再强调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还曾严正声明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习2014年7月15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上再次指出,中国外交有原则、重情谊、谋公正。对大国关系,中国主张不冲突、不对抗,互相尊重,合作共赢,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奉行结伴而不结盟的方针,行之有效,成就斐然,影响深远。目前中国与七十多个国家结成伙伴关系。不结盟而能战略协作,这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中的一大创举。

  5.包容互鉴、多样性原则。我们早先提出了多样性原则,党的十八大更以包容互鉴的提法加以丰富。多样性与包容互鉴,两者是相互连通的,相互尊重是前提。中国领导人一再强调,要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各国都有权选择比较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的策略和生活方式。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如同宇宙间不能只有一种颜色一样,世界上也不能只有一种文明、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模式、一种价值观念。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应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明的多样性。世界发展的活力恰恰在于这种多样性的共存。

  习2014年3月27日进一步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动力。推动文明互鉴,需要秉持正确的态度和原则。他在谈到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时,提出了著名的“鞋子论”。[1]

  值得一提的是,较之求同存异,包容互鉴的内涵有新发展。对于“异”,不仅“存”之,而且可“鉴”。

  6.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原则。这是从冷战时期中国与苏联关系中得出的经验教训,是中国领导人确定改革开放方针之时于20世纪80年代着重阐述的原则。1989年10月31日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说过:“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这样,什么样的问题都能解决。用这样的思想来处理国家关系,没有战略勇气是不行的。”

  习2014年7月9日详尽而中肯地谈到中美关系时指出:“中美两国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双方存在不同看法、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和摩擦在所难免。中美是两个各具特色的国家,在很多方面肯定有差别,有差别才需要沟通和合作。我们双方应该坚持从大处着眼,把握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总目标,认清两国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尊重彼此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的选择,不把自己的意志和模式强加于对方;应该善于管控矛盾和摩擦,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建设性方式增进理解、扩大共识。只要我们双方坚持相互尊重、聚同化异,保持战略耐心,不为一事所惑,不为一言所扰,中美关系大局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当然,处理国家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并非无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在当今国际舞台上,意识形态斗争不仅存在,而且有时非常之激烈,非常之尖锐。推行强权政治的人从来就没忘记将意识形态作为侵略扩张的武器,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对别国搞“”是屡见不鲜的。

  我们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决不允许别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这一原则还体现在党际交往之中。

  7.面向未来原则。这个原则被称作“卓识远见”。他在1984年3月25日对来访的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说:“去年我们两国的领导人在东京作出了一个具有卓识远见的决策,就是把中日关系放在长远的角度来考虑,来发展。第一步放到二十一世纪,还要发展到二十二世纪、二十三世纪,要永远友好下去。这件事超过了我们之间一切问题的重要性。”他接着又说:“看得远些、广些,有利于我们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不是只对一方有利,而是对双方、对两国、对两国人民都有利。”

  习多次从长远角度谈到怎么样发展中国与非洲、与拉美的关系,称颂中国与这些国家“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至于与四周的国家的关系,他在2013年4月7日曾以《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为题,指出“亲仁善邻,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亚洲和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事业没有终点,只有一个接一个的新起点”。

  8.发展中国家优先原则。1984年5月29日在与来访的巴西总统菲格雷多谈话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两句话。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另一句话是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中国现在属于第三世界,将来发展富强起来,仍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这是由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

  习2014年5月31日至6月6日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进行国事访问。舆论客观地评价习的拉美之行,认为是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深入和拓展,向世界展示了不同规模、不同国情国家之间友好合作的范例。2014年7月15日他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的讲话中指出,对金砖国家合作,我们尤为重视,列为外交优先领域。

  9.反霸权主义原则。这个原则已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前面提到将反对霸权主义与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并列为中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他还说,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不愿看到任何国家和任何国家集团再推行新的霸权和强权”;“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后来,面对经济全球化问题,中国领导人既表示支持并热情参加这一进程,同时又强调必须保护主权国家的经济安全,消除国际贸易中各种各样的形式的歧视,防止利用货币金融杠杆将损害别国合法民族利益的政治经济条件强加于人的企图。

  习2014年3月28日在德国发表演讲时又一次指出,几十年来,中国从始至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在政策上是这样规定的、制度上是这样设计的,在实践中更是一直这样做的。

  鉴于霸权主义是世界最危险的战争策源地,是危害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的根源,所以我们坚决反对。但我们并不是把霸权主义与某个特定国家固定联系在一起。用的说法,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谁侵略别人我们就反对谁。

  10.联合国核心作用原则。将中国领导人相关的话概括起来,那就是:要坚决维护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继续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处理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非消极作用,确保全体成员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负有首要责任,安理会是国际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处理国际事务中,都不应对联合国采取需要时则利用之、不需要时则抛弃之的态度;在涉及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大问题上绕开安理会自行其是的做法,是与广大成员国的意志背道而驰的。

  习2014年7月15日在出访拉美四国前夕接受四国媒体联合采访时再次强调,我们将更加积极有为地维护世界和平,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致力于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我们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战后国际秩序,热情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和地区安全对话合作。

  笔者认为,以上十大原则是我们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产物,是中国领导人宏图大略、远见卓识、与时俱进的成果。

  [1] 2013年3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提出“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尊严,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只有这一个国家的人民才知道。”表达了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有本国人可以感觉到,也只有本国人才能做决定。



上一篇:忠诚客户的“四度”分析法 下一篇:中国外交政策

    关于我们

    雷竞技安卓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