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的工资:种族与美国工人阶级的形成》首次引进

时间: 2023-11-16 13:01:39 |   作者: 媒体动态

  近日,劳工史学家大卫·R.罗迪格的专著《白人的工资:种族与美国工人阶级的形成》由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英文版出版不久即荣获1992年美国历史学家组织的“默尔·柯蒂奖”,是美国新劳工史研究的必读书目,此次系本书出版30年来首次引入中文版。

  在美国,民权的核心含义和种族这个词通常传达出对黑人的关切,将其与白人的社会结构可以进行关联是不寻常的。按照惯例,美国白人不会将自己和种族两个字联系起来,因此,种族主义通常是关于“他者”的问题。诺贝尔奖得主托尼·莫里森意识到了这一现象,她指出由于学术研究都集中在种族主义上,因而忽视了其对白种人的内在影响。而本书就是少数关注这个研究盲点的著作之一,并且阐明了种族身份如何对美国社会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罗迪格通过一系列分析种族主义在19世纪白人工人阶层形成中的重要性,从而介绍了一种广受欢迎的质疑白人身份的新兴学术研究,具有持久的学术价值。

  罗迪格将大众文化、语言和政治融入他的新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中,他不关注白种人特权中的物质利益,转而考察工人组织自身在建构白种人意涵中的作用,具体阐明了种族优越感是如何塑造劳动者观念的。罗迪格认为19世纪中期低技能的新兴的工业工人力图将自身与黑人区分开来,这样他们就能够得到某种社会合法性。与此同时,美国广大民众欣然接受了白人至上主义,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解释了内战后美国重建为何最终会走向失败,亦解释了当时为支持前奴隶立法自由而建立的法律框架又为何会土崩瓦解。但是,这种辩证关系早已深深地植根于公众意识之中,以至于它塑造了美国人对世界的看法,却从未有人批判地审视其正确与否。罗迪格从成为白人和社会暗示的视角重新检视种族,从而提醒读者关于种族的划分是基于某种社会地位的划分,但此种社会地位不是中立或客观存在,而是一种动态的社会建构过程。

  在共和主义、工业化的压力和焦虑以及对前工业化时期的渴望与怀念的推动下,白人劳工构建了一种“白人”和白人至上的观念。尽管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美国劳工史研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在罗迪格看来,物质和阶级考虑不足以解释种族和种族主义。美国的种族问题不是“黑人问题”,而是白人之间的问题。既有的研究虽然强调了白人自上而下的种族主义,却忽视了白人工人阶级男性本身的作用。因此,罗迪格借鉴了当代劳工史和W.E.B.杜波依斯的理论,指出“白人”的形成是对工业化的悲剧性反应以及白人工人阶级自身的焦虑。种族身份对于白人劳工而言,其所赋予的地位和特权可拿来弥补南北隔阂、缓和阶级剥削。

  可以说,“白人身份”为白种工人群体带来的社会和心理代偿,构成了所谓“白人的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书中所举爱尔兰移民劳工如何建构自己白人身份的例子,爱尔兰大饥荒后,大批爱尔兰天主教徒涌入美国,尽管憎恨英国人及其北美后裔,但白人身份所能赋予他们的“外界和心理”代偿,促使这些在蔑视他们的工业化世界中绝望地苦苦挣扎、寻求出路的工人,迫切地将自己定义为白人。他们使自己与非白人劳工分离,从而获得某种社会合法性。

  为何美国的劳工运动不支持黑人解放和民权事业?同属劳动阶级,为何同工不同酬?阶层与种族怎么样影响美利坚大熔炉?

  很少有人从19世纪白人种族意识产生的方式中吸取这次的教训,罗迪格剖析了人们普遍接受白人至上主义的现象,探究种族身份是怎样导致一些白人将痛苦施加在他人身上,又是如何让他们接受了自身的苦难遭遇,开辟了将白人身份视作历史、政治和道德问题的全新视角,提出了将种族看作“社会结构”的新观点。这是白人身份研究的开端,也是对重构阶级研究、寻找共同利益的反思。

  罗迪格认为种族始终是美国阶级形成史上的重要的条件。美国工人之所以长期未能实现跨种族的阶级团结,或许在于同受压迫的白人劳工与非白人劳工未能产生团结。白人劳工积极

  塑造自己的身份认同,并通过与一个在他们看来毫无价值、软弱无能的群体做比较来建立自己的身份认知。例如黑面游艺表演所创造出的“粗俗、怪诞和愚蠢”的黑人形象,既掺杂了白人对黑人的憎恶,也掺杂了白人对黑人价值观的向往,种族主义使他们得以将白人内部的焦虑情绪转移到黑人身上。在这样充满种族歧视的氛围中,化装成黑人并不仅仅是出于传统、娱乐或装饰等缘故,通常还体现了有意识地宣告其白人身份和白人至上主义。黑面表演艺人通过建立新的黑人意识来构建起全新的白人意识,一种共识悄然而生,即黑人可以永久地作为白种工人鄙视却又无比怀念的前工业时代过去的化身。

  白人劳工的焦虑,一方面来自与黑人竞争就业的恐惧,另一方面也源于大量劳动人口正在经历新形式的工业准则。白人劳工害怕黑人和自己竞争工作机会,更担心有朝一日自己也会沦为奴隶。因此,他们会向下攻击那些处于奴隶地位的黑人,而不是向上攻击那些最有权势的白人。“白人的工资”既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也是种族主义阶级意识的一种形式。白人身份的优势,不仅建立在“经济剥削”上,还建立在各种“种族传统”上。所以,白种工人始终没有办法与被解放的奴隶团结起来,将劳工置于一个更好的战略位置来抨击资本,消解了对于资本主义的反抗。

  罗迪格从白人群体内部的概念变动与分层,探索了美国社会的发展轨迹。站在批判美国的种族歧视这一立场,他将种族主义描述为统治阶级划分工人的一种手段,而白人工人通过塑造黑人“他者”亦参与了白人霸权的构建,可谓对白人至上主义鞭辟入里。

  时至今日,美国种族与阶级之间的拉扯仍在上演。理解为何“白人身份”对北美洲白色人种如此重要,仍是理解其百年来乃至当今社会的各种矛盾的最要紧的麻烦。《白人的工资》带我们一步步探究根植于美国社会数百年的种族与阶级矛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书虽以“白人”的视角出发,却未曾局限于白人群体。它是一个社会中文化、语言、政治、经济、法律的缩影,是融合了多族裔的文化大百科。罗迪格让我们厘清这些纠葛背后的历史渊源,更使人深刻认识到——平等,在当今社会是多么难能可贵。(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可新 报道)

  部长有约丨邹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新安:党建赋能基层治理,多元共建幸福家园

  连线书记丨邹城市千泉街道党工委书记房亚东:党建引领“泉小哥” 蹚出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子



上一篇:创新人才引进培养 下一篇:博集专稿我国初次引入海外剧40周年:一个年代的世界政治社会变迁史

    关于我们

    雷竞技安卓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