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麦当劳、肯德基、沃尔玛、TNT快递等众多国际跨国连锁巨头在中国的成功,这种以品牌加盟为核心的连锁扩张模式,得到了国内企业的认同,有些企业抓住了机会,以自己独特的核心优势获得了成功,如餐饮业的火锅连锁“小肥羊”和服饰业的美特斯邦威、快递业的申通快递等。连锁经营作为公司发展的形式之一,得到了很多企业的广泛关注和重点发展,怎么样做连锁企业规模扩张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经营战略的成败。本文从连锁企业自身优势、自身的规模效应以及外资连锁企业的扩张威胁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连锁企业规模扩张的必要性,并通过对连锁企业经营扩张的几种典型模式比较,结合我国连锁公司发展的真实的情况,提出进一步扩张我国连锁企业经营的具体措施,以促进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连锁经营方式是一种建立在由总部和若干门店或店铺组成的交易组织体系上,实行总部统一管理、营运和指导下门店以统一的标识和经营模式向顾客销售商品和服务的商业经营方式。从1859年美国大西洋和太平洋茶业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连锁商店起,到20世纪中期以后,连锁商业在发达国家取得了普遍成功。当今列入世界500强的连锁企业,如美国的沃尔玛(Wal-Mart)、西尔斯(Sears),欧洲的家乐福(Carrefour)、麦德龙(Metro),日本的大荣(Daiei)等,年销售额都在1000亿美元以上。它们在经营上虽差别各异,但都实行连锁经营,这绝非偶然的巧合。20世纪中期以后,现代连锁经营在发达国家取得普遍成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企业的连锁经营进入了一个蒸蒸日上的时期。但对中国而言,连锁经营能否促进新的流通体系格局形成,实现中国商业连锁化,关键取决于它是不是适合中国的国情,是不是满足中国商业发展的需要,是否走连锁商业中国化的道路。因此我国企业在发展连锁经营时,要在借鉴西方国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一条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连锁经营发展之路,选择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扩张模式。从连锁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来看,在不同的国家由于国情的不同,也就出现了不同的扩张模式。美国是连锁商业的发源地,它是适应生产和消费发展需要产生的,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选择的一种为实现规模经营、降低交易成本而发展起来的。而日本作为连锁商业的后进国,通过借鉴美国及欧洲其他几个国家在发展连锁商业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把美国连锁商业的企业家推进模式改变为政府推进模式。对于我国连锁零售业该选择什么样的扩张模式,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觉得,我国企业面临着全面开放,在与外资的竞争中有夭折的可能性,因而可借鉴日本走政府推进的道路。也有的学者觉得,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已逐步形成,要充分的发挥竞争优势,更多地要依托企业的力量发展连锁经营。那么我国到底该选择怎样的模式来推动连锁经营的发展,政府和企业在发展道路上到底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些都是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的连锁企业扩张的必要性,结合目前我国连锁企业现存的扩张模式,给出合理的发展建议和对策。使连锁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在市场中发挥积极作用。
所谓连锁企业,是指流通领域行业中若干同行业的经济实体,以共同进货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将众多分散孤立的经营单位联结起来,实现服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企业。连锁经营的体制是一种兼收并蓄的体制,具有许多其他经营形态所无法拥有的优越性。
连锁经营的“八个统一”是基本的要素:统一名称,统一货源,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宣传,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实现这些统一,就使商业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互相协调起来,因而有利于减少内耗,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企业资源共享,不会出现浪费现象,既节约费用,又提高效率和效益。同时,灵活的经营管理又使连锁企业的优秀管理制度、方法、经验能迅速有效地在各连锁分店内贯彻实施,这些都大大加强厂连锁企业的总体竞争力。
在连锁经营中,企业的开发、设计,标准化的、陈列、产品、操作、管理、广告设计等等,都集中在总部。总部负责连锁店的选址以及前期的培训,提供一系列的服务方案,并始终对各连锁店或店做监督指导,来保证了各连锁店或店在产品、服务、店名店貌等各方面的一致性,这就使分部摆脱了传统流通业那种靠经验操作的影响,转而向服务要效益。
规模经济的涵义是指在投入增加的同时,产出增加的比例超出投入增加的比例,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即规模收益(或规模报酬)递增;反之,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即规模收益(或规模报酬)递减。当规模收益递增时,称作规模经济,当规模收益递减时,称作规模不经济。根据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经验,一个连锁店只有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店铺才开始盈利,才能发挥规模优势。规模经济的形成根本在于连锁企业的扩张,所以,扩张是连锁企业所必须经历的成长阶段。
由于连锁经营在我国起步较晚,所以目前我国连锁企业总体规模就相对于国外连锁行业而言还处于比较弱小的地位。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连锁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给我国的连锁公司能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国连锁企业由于发展较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在与外资连锁公司竞争中处于劣势,特别是规模上的弱势导致我国的一些较小的连锁企业将面临被外资连锁吞并的厄运。因此,较快实现连锁企业的扩张,达到提高规模经济的效益的目标,以抵抗外资连锁巨头的威胁,这慢慢的变成了当前中国连锁企业的首要任务。
在探讨了我国连锁企业扩张的必要性之后,我们就能更加进一步来分析连锁企业进一步扩张的模式选择。连锁企业经营模式是以资产和合同为纽带,一般而言,连锁企业的扩张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特许连锁扩张模式、直营连锁扩张模式以及自由连锁扩张模式。
特许连锁,又称特许经营连锁,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的费用。特许连锁实质上是资本垄断向技术、专利垄断转化状况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特许连锁经营扩张模式中,特许人是连锁企业总部,受许人是各个加盟店,他们在合同的约定下共同经营,形成一个连锁组织。特许加盟是特许人与受许人之间达成的一种契约关系。根据契约,特许人向受许人提供一种独特的商业经营特许权,并给予人员训练、组织架构、经营管理、商品采购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受许人向特许人支付相应的费用。特许连锁企业有两种类型:综合系统的特许连锁企业——系统的总部不是以经营商品流通获取利益,而是出售自己开发的特许连锁制,通过征集加盟店收取相应的加盟金、权力金而获得利润;以从事商品流通活动为目的的特许连锁企业——即成为总部的企业一般都会采用授予在某一地区的加盟店在该地区的独家经销形式。因此,此类特许连锁店的总部主要不是销售商品,而是向加盟店出售特许连锁的“包装”。像快递行业迅猛发展的申通快递,申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除了得益于行业的快速成长外,与其所采取的特许连锁扩张模式有着非常大的关系。2007年,申通快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通快递”)正式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接替成立于1997年的上海盛彤实业有限公司作为申通快递网络总公司行使对整个网络的管理权,拥有注册商标“STO申通快递”,负责对申通快递网络加盟商的授权许可、经营指导、品牌管理等。申通总部逐渐完备终端网络、中转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三网一体的立体运行体系,立足传统快递业务,全方面进入电子商务物流领域,以专业的服务和严格的质量管理来推动中国物流和快递行业的发展,成为对国民经济与我们正常的生活最具影响力的民营快递公司之一。得意于特许连锁经营而快速成长的企业还有上海上岛咖啡食品有限公司、7天连锁酒店集团、北京福奈特洗衣服务有限公司等等。
连锁企业利用自有资金的扩大,就叫直营连锁,也叫正规连锁。该模式在组织上设立总部,统一事业规划方针,实行从连锁公司的人事、财务、投资、分配到连锁公司的采购、促销、物流、商流、信息等方面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与经营。在直营式扩张模式下,本企业对新店拥有绝对的资金、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控制权。店铺只负责销售业务,严格经营同类商品与服务,进行共同的经营活动、统一管理模式、统一经营策略、统一经营字号、统一经营形象、统一陈列方式、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经销价格的公司组织模式。
直营连锁的特点是:可以统一调度资金,统一经营战略,统一开发和利用整体性事业;具有雄厚的实力;有利于同金融机构、生产厂商打交道,增强竞争优势;在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与推广、信息管理现代化方面,易于发挥整体优势;众多的成员店遍布各地,深入消费腹地,有利于扩大销售。像汽车租赁行业快速的提升的神州租车(中国)有限公司,企业成立于2007年9月,总部在北京。作为中国汽车租赁行业的领跑者,神州租车积极借鉴国际成熟市场成功的商业模式,采取直营连锁这种扩张模式,公司迅速壮大,截至2012年2月,神州租车在全国66个城市拥有超过500个租车网点,车队规模约26000台,服务的个人客户近百万名,企业客户数千家,是中国目前服务网络最大、服务网点最多、车队顶级规模的全国性大型汽车租赁企业。另外湖北周黑鸭食品有限公司、伊美尔(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嘉事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也是直营连锁扩张模式的典型。
自由连锁又称“自愿连锁”、“志同连锁”,是由许多独立的商店自愿联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联合组织。自由连锁扩张模式与直营连锁和特许连锁是不同的经营扩张模式,与前两种扩张模式相比,自由连锁既具有正规连锁的规模优势,同时又能保持独立小商店的某些经营特色。自由连锁企业的特点是:成员企业保持自己的经营自主权和独立性;连锁企业主导者是批发企业,集团的主体是零售企业;有强有力的总部机构,并要求全体成员企业在总部统一领导下统一经营;结成连锁企业的目的是降低经营成本和费用,促进经营合理化。由于自由连锁组织是自愿组合的结果,因此,其发展的好坏要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有没有一个共同遵守的原则;总店与分店的关系是否明确与协调;有没有健全物流配送体系;各分店有没有较强的合作意识,有没有稳定的关系。自由连锁是多家现存企业合并的结果。因此,采取这种模式需要的条件是:有连锁的必要。为生存,不得不联合起来,通过统一行为创造规模效益;有许多现存可供连锁的店,他们都有自愿连锁的要求;在这众多的小店中,必须有龙头企业。
90年代初,连锁的方式进入我国,1993年全聚德集团成立后,开始探索用连锁方式发展分店,随后华联、联华、东来顺、马兰拉面。荣昌洗染等企业都快速地发展了特许加盟店。截至到2008年6月,我国连锁经营协会团体会员中百强连锁企业中有一半是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虽然时间不长,但发展较快。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03年至2009年期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的总销售规模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从2003年的3580亿元上升至2009年的136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0.60%;门店数量从2003年的20,424家上升至2009年的136,880家,年均增长率达到37.31%。连锁业在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突出。百家连锁企业销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稳步增长,2003年这一比例已达7.8%。全国连锁经营企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15%,即7000亿元。
目前,在我国连锁经营具有的直营连锁、自由连锁、特许连锁三种形式中,已形成以直营连锁为主,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并重发展的格局。
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与摸索,我们在连锁经营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但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自身的不足,我国连锁企业未来的发展中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经营观念落后。连锁经营作为一种先进的经营方式,它要求人们从传统的经营观念束缚中解脱出来,它要求人们解放思想,以一种超前的意识进行市场经营。我们因循已久的零售观念必须加以转换。而我们国家发展起来的连锁零售企业,在管理与运作上,照搬原先单体商店的作法,难以适应连锁经营多门店发展的需要,很难通过连锁经营为公司能够带来经济效益。
二是连锁经营规模化问题。连锁商业是一种规模经济较为显著的商业组织形式,连锁经营方式的生命力,在于通过提升公司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经营,减少相关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我国连锁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全国平均一个连锁企业拥有店铺只有14个,不少连锁企业只有三四家店铺。除了连锁店数量偏少,还表现为销售额偏小和单体规模有限,已成为制约我国连锁公司发展的瓶颈。据统计,目前全国销售额超过亿元的连锁企业总数的比例不足5%,形成了各连锁企业各开各的店铺,各家都难以发展更多的店铺,连锁店遍地开花,却都难以形成应有规模的局面。
三是连锁经营规范化问题。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不规范现象都会存在,主要体现为二个方面:一是发展不规范。我国连锁经营的盲目扩张现象十分突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指出,避免盲目扩张已成为连锁经营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一些企业盲目跑马圈地,却忽略了效益、管理和自身实力,导致了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二是运营管理不规范。连锁企业网点布局、市场定位、营业范围必须根据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原则来确定,目前出现的网点布局不合理、市场定位趋同、营业范围狭窄等现象,都是运作不规范的表现。
四是资金问题。连锁业的发展还深受的困扰,连锁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众多遍布各地的连锁分店。在可能的范围内,多开设一此分店是许多企业的一个经营策略,分店的增多,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更多资金的投入。据统计,每装修一处营业而积200平方米左右的连锁店,其投资在40万元上下。我们不妨推算一下,如果一家公司要发展50家连锁分店,就需投入2000多万元的资金。这对于困难重重的国有企业或者非公有制企业来说,实在有点头疼。但规模化是连锁企业的内在要求,许多企业只好东拼西凑,这就迫使众多的企业在运作中陷入恐慌。
五是管理人才与专业方面技术人才缺乏,管理上的水准低下。由于连锁经营引入我国时间比较短,虽然在实践上发展较快,但在理论上尚末成熟,同时真正懂得连锁经营理论又掌握实践经验的人才很少,而许多企业又不注重对员工的培训,这使得管理上的水准较低,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够强,使得整个企业运行效率不高。
六是连锁经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由于受到传统营销观念及国内一些地区基础信息化设施与科学技术水平的影响和限制,连锁经营的信息化程度低,使分店不能及时向总部输送市场信息,总部对各分店也没有办法进行便捷的业务指导和销售管理,总部、分店和配送三者之间难以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和商品输送与调剂;又由于条形码尚未普遍实施,也使得商品的质量和标准化难以得到保证,也不利于连锁企业的现代化经营。
当前,我国国内连锁企业绝大部分都还是单一的零售企业或者餐饮企业,整体上缺乏连锁经营及具有超级规模的公司集团,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我国连锁商业企业在规模、实力上还有待于大幅度提升。逐步扩大我国连锁企业规模势在必行。扩大连锁企业规模的措施主要是:
连锁企业要想真正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想方设法留住消费者的心,这是因为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最后都要经过消费者的认可并“掏钱兑现”,要尊重消费者合法的权益,要考虑消费者的长远利益要把商店品牌放到比商品品牌更重要的位置上,以商店品牌带动商品销售,使超市逐步由制造商的销售部转变为消费者的集中采购部。
国家对已建立的内资连锁零售企业,应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优惠。鼓励相同业态或经营内容相近的连锁经营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地区发展。对资产质量好、经营机制规范、成长性强的连锁经营企业,要鼓励其上市。
在发达国家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的背后,都有一整套强大的物流支撑系统。这套物流支撑系统的存在,使得连锁经营企业能迅速、灵活地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在我国为数不多的有物流系统支撑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企业自身拥有的,而真正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却很少。限于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连锁企业自己拥有的物流系统,现实情况下,很难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配送企业能弥补企业在这方而的不足,而物流涉及仓储、运输、分销等多个行业,因此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出而协调。同时,物流业所需的基础设施投资不大,为集中有限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也需要政府做好统一规划。
从鉴于目前我国正规连锁的发展受到资金问题、所有权问题及市场分割问题的困扰,如果能积极探索特许连锁的路子,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三大难题。正规连锁往往受到企业资金不足的限制,网点发展慢,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而特许连锁可借助他人资金发展自己的事业,迅速扩大规模;特许连锁可以突破地区及行业限制,以规范、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吸引所有相关行业或跨行业的企业加盟合作。自由连锁机动灵活,受限制因素相对较少,因此各连锁公司能够根据自身条件寻求突破。
连锁企业的本质特征是进货与销售的职能分离,因此,无论采取哪种连锁经营制,在企业计划发展连锁或店网络时,首先一定要考虑商品配送地区的合理化和经营发展不失控的问题。连锁经营企业在规划网点发展的策略时,一定要坚持在一定地区内,既集中地增加加盟店,也不断地扩展建店地区,努力增加建店地区内的网点数,缩短各店间的配送距离及时间,为提高物流、配货效率奠定基础。网点布局是连锁经营成功的前提,布局从连锁经营的内容、业态变化出发,认清目标市场,划定适当商圈,同时要结合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沿着正确的分布思路,运用恰当的因素评价店址,只有这样网点的设立才会准确,连锁店的规模经济效益才能得以实现。
在现代化的管理中,更多得益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应用,而连锁企业更是如此,搞连锁经营的企业一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零售集团的总店、分店和配送中心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应是建立在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之上的,而信息传递则贯穿于整个工作流程的始终。因此,企业的硬件设施如条形码技术(UPC)、商业综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MIS)、时点销货系统(POS)、电子订货系统(EOS)、通讯网络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连锁企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应用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以关注顾客需求为起点,协调供应链运作,实现从客户到供应商的双赢局面。顾客是零售企业供应链的源头活水,失去了顾客,整个链条势必枯竭。其次,完善企业的信息交换平台,提高信息共享能力。第三要使物流配送社会化。供应链管理注重的是通过充分的发挥链上企业的核心能力,创造竞争的整体优势。作为整个链条上的节点,我国连锁企业应该根据公司自身的特点,专注于核心业务,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而非核心业务能够最终靠第三方物流的形式进行市场化或者社会化。
连锁是一种商业知识产权的许可,它涉及到商业、工业、科技、法律、管理,有时甚至包括农业等诸多领域,因此连锁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加多的专门人才。我国已培养了一批懂知识产权的专门人才,但是,既懂知识产权又懂商业、服务业的人才则很少。为了使特许连锁事业的健康发展,建议有关部门有计划地选派一些懂商业的人,学习有关的连锁所涉及的法律知识,也可选派一些懂知识产权的人,学习有关商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必要时派专门人才到国外去进修,以弥补人才的欠缺。作为连锁企业自身来讲,要加强人员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举办培训班,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连锁知识,有条件的大学可设置连锁专业逐渐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和专门人才。
连锁是迄今为止最具生命力的商业经营制度,是一种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规范化管理、发挥集团化优势、实施规模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符合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商业形式。
连锁经营也是我国公司发展成长的重要方法。中国商业连锁企业面对来自于国际上的强大竞争,唯一的发展对策就是寻找适合自身的连锁经营扩张模式,提升个人的竞争能力,因为国家对外资进入的保护政策只能是短期而且有限的,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放市场是必然的。如果我们再不抓住机遇努力提高与国际连锁公司竞争的实力,那么中国的商业连锁企业很难把握住流通的主导权。因此必须善于及时准确地察觉缺陷、纠正失误、调整措施、总结经验,使中国的商业连锁业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朝着理想的目标,得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发展。
【1】郭戈平《2010年中国连锁发展预测》载于《经济周刊》2010年第3期
【2】李学工《我国连锁商业成长模式研究》载于《商业经济》2010年第5期
【3】方志伟《加入WTO后我国连锁商业面临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2008
【7】沈宏超《我国连锁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11】赵奕凌《我国物流业集群式建构的动力机制分析与路径探讨》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
【12】夏春玉、张闯《大型零售企业规模扩张的理论解读-兼论流通企业的性、规模与边界》载于《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11期
【18】张少华《浅论入世对大连商贸流通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7.
【19】文瑜《连锁经营在我国——问题,对策,前景》国际贸易论坛,2007.3.
【26】李学荟《我国连锁经营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漯河职业技术学报,2008
【28】何德捷、何小雨《国内连锁企业出现危机的缘由分析》财贸论坛,2010.2
【29】孙锋亮、MBA毕业论文范文,2009.9.【30】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