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是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如今,计量成为科学技术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国防建设和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未来15年我国计量事业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体现出新的理念。
器具是传统计量活动的基本载体,从古代的“商鞅方升”到近代的“千克原器”,从医用温度计到工业用游标卡尺,人类的计量活动依赖于有形的实物器具。人们依据物理实物对计量单位做定义,只有通过与实物器具进行比对,才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量值。2018年起,国际单位制(SI)基本单位全部实现由物理常数定义,标志着计量进入量子时代。从此,计量单位的新定义不再依赖有形的实物器具,而是基于物理常数,利用“自然法则创建了测量法则”。目前,在互联网新兴技术的加持下,计量体系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数据成为计量活动的核心内容。《规划》通篇20多处提到“数据”,10多处提及“数字”,并对“数字校准证书”“标准参考数据”等内容做了重点部署,体现出从器具到数据转变的新理念。
现代计量科学源于西方科学革命,1875年“米制公约”签订时,正值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期。后来,随着物理学和化学领域的科学新突破,逐渐确立了今天的国际单位制(SI)体系。20世纪下半叶以来,我国热情参加国际计量活动,实现了与国际计量体系接轨。但是,多年来,我国先进计量技术和高端测量仪器严重依赖进口,成为“卡脖子”的重灾区。目前,计量单位量子化变革将重构国际计量体系,新测量方法、新测量技术和新测量仪器将不断涌现,将有力支撑颠覆性技术创新和高端仪器研发应用。《规划》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通篇20多处提到“创新”,将创新作为新时期计量事业的生命线,对“计量学基础理论”等基础创新和“量子基准和传感技术”等原始创新进行重点部署,将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高端测量仪器作为发展目标,体现了从学习引进到自主创新的新理念。
计量具有鲜明的体系化特征,以国家计量(基)标准为核心,以量传体系为主线,以众多测量校准实验室为主体,构建起国家测量体系。2017年9月,《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今年年初,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发起了全面建设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总号角。从基础工作到战略规划,《规划》专章对“量传体系”“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等计量“硬核”进行了部署。同时,《规划》强调了国家计量技术机构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体地位和战略职责,提出“大力推动国家计量技术机构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规划》明确了2035年的战略发展目标,即“建成以量子计量为核心、科学技术水平一流、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国际化发展潮流的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
我国经济已由快速地增长阶段转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的重点是科学技术创新,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从研发到生产,从使用到回收,产品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不能离开计量。《规划》不再将计量科技视为外在的支撑性力量,而是将计量深深地嵌入产业链的每一环节,促进计量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规划》从基础能力提升、前沿研发技术、关键设备研制和示范工程应用等多环节,对计量科技与“航空、航天和海洋”“AI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健康与安全”“碳达峰碳中和”和“交通运输”等重要产业(领域)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
在一个多元治理力量共存的环境,在众多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自治力量开展治理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在于如何“不厌其多”地提供服务和引导,建立起共同治理的体系,实现从传统管理到现代治理的转变。《规划》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为指导思想,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根本原则,强调市场的基础性地位,注重发挥企业的自主性作用,突出国家、部门和地方等各方技术机构的整体性作用,共同致力于计量能力建设。《规划》注重上下联动和横向协调,积极吸收学会协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政府之外的利益相关方参与计量共治。
总的来看,《规划》的新理念充足表现了新时期我国计量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要以新理念为指导,做好制度设计和宣贯实施,使抽象理念转变成为正式制度和行动规范,保障《规划》的各项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作者:于连超,法学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战略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