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技术进步提质增效可能是伪命题Ⅱ:技术引进方式正在失去经济合理性

时间: 2024-04-22 03:59:37 |   作者: 雷电竞ray

  原标题:通过技术进步提质增效可能是伪命题Ⅱ:技术引进方式正在失去经济合理性

  技术引进是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传统方式,然而不幸的是,即便不是因为技术限制的原因,现在也很难再通过该方式实现技术进步。

  当代技术引进工作的技术本质和所需技术体系均较以前出现重大变化,不仅技术资源要求多、技术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强、技术组织体系和管理体系要求复杂,而且技术迭代加快、利基变小、收益期缩短,导致:要么不容易做到位——引进工作难以开展,要么缺乏经济合理性——技术进步不可持续(相关研究详见《通过技术进步提质增效可能是伪命题:已进入“引进+”时代》一文)。

  “引进+”时代,技术引进的成本结构和量级均出现重大变化,所需的各类投入都大幅度上升:源于需要成片引进,购买技术的所需资金和周期都明显地增加;源于需要较大规模的技术对接体系,致使保有或维持该体系的成本激增;源于需要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技术开发和再创新,还要额外新增两块支出,且其金额往往都很巨大——聘用高端研发人员(或团队)和研发项目投入。

  而与此同时,“引进+”所带来的收益却在显著减少:一方面,行业利润慢慢的变多的被创新型企业瓜分,技术引进型企业所能获取的份额越来越小;另一方面,由于创新速度加快,每代技术的生命周期在变短,导致引进后的收益期在缩小(相关研究详见《中国高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如何走出“有量无利”困境》一文)。

  技术引进的成本收益倒挂现象已经产生,且程度还在慢慢地增加,通过技术引进提质增效的经济逻辑越来越不能成立。正因面临成本收益倒挂风险,实践中一些企业也在尝试绕开技术引进的道路,其中有两种最为普遍:

  走自主研发道路。一些集团在下属二级、三级实体企业中大力推进和建设包括各类创新平台在内的技术体系,希望用自主研发逐步替代技术引进。由于该模式既符合国家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而能得到政策“红利”,也契合企业长期战略,一度非常火热——尤其在那些有一定科学技术实力的国企集团中,实践的十分普遍。然而,当前技术引进问题本身是“引进+”时代所致,自主研发并不可以真正绕开这样的一个问题,反而是选择了一条难上加难、要求更高的道路。结果,真正到做的时候,没有哪家企业是能够做到位的(除了国家配套投入部分)。几年下来,成果寥寥。然而到了这种局面,上不去下不得,甚为尴尬(相关研究详见《一个中央研究院的历程——集团创新体制改革20年的反思》一文)。

  走新产业培育道路。还有一些集团干脆选择发展新产业,为此在集团层面建了高水准的技术中心或中央研究院,集中研发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希望等到现有产业维持不下去的时候有新产业能顶上来。该方式在那些产业发散和产业落后的集团,实践得尤为广泛——因为这类集团走前一种模式需要建的自主研发体系太大、创新追赶路径也太长。选择走这条路的企业,一开始决心都很大:如某央企集团招募了多名国家级高端计划人才,每年投入几十个亿,但七、八年了能用的什么都没拿出来。眼见前期投入打了水漂,现在不敢再那样投了,甚至连研发人员的汇报也不想再听了——认为“就是来要钱的”。结果随着优秀人员的逐渐流失,如今研究院人去楼空……面对这一困境,很多集团又回到原来的老路——努力重点重新再回到现有产业的技术进步上,如有的集团要求中央研究院做到三七开,把重点放到服务集团现有产业上;有的则再次重视下属二级、三级企业的技术力量,要求这些下属公司加大科技投入、提质增效。至此,又回到了原点……

  “引进+”时代,企业技术引进工作还要不要进行?经济合理性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金融服务】非公有制企业融资可参考的55种方式 下一篇:中央对新技术进口小组《关于引进新技术工作几个主体问题的报告》的批示

    关于我们

    雷竞技安卓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