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河南会有一个“台湾村”?邓州的高山族员是从哪里来的?

时间: 2024-02-23 21:53:33 |   作者: 大型显示器

  在我国56个民族中,有一个“高山族”,这是台湾山地各部族的泛称,不过这是大陆方面的称号,台湾区域并不称之为“高山族”,而是对各个部族别离称号。台湾区域的原住民总数大概有56万,而根据2021年计算,我国大陆区域的高山族的人口数为3479人。

  考虑到台湾1895年被割让给日本长达50年,解放战争后又与大陆长时间隔膜,大陆区域的高山族天然不多,这些人是怎样来的呢?这最重要的包括这么几个部分:

  不过这儿有一群人破例,这就说河南邓州的高山族。邓州市张村镇有上营、冠军两个行政村,里边寓居有上千名高山族居民,他们占有大陆高山族总数的挨近20%,这儿也被部分媒体热炒为“台湾村”。

  邓州高山族是从哪里来的?他们来的前史就比较早,大陆其他当地的高山族主要是20世纪来大陆的,而邓州高山族是清代康熙年间过来的。根据邓州高山族居民本身族谱记载:他们的先祖是康熙七年驻扎在福建厦门区域的郑成功麾下黄廷部队,后投诚清朝被安顿在河南邓州屯垦。

  根据族谱记载,他们的先人归于黄廷统辖的上营、下营和尖兵营,这三营较为特别,其官兵并非汉人,而是“台湾土番”。当然,他们的阅历过于稀有,并且在河南扎根已久,早已和周边的河南居民没有一点不同,也一贯被认为是汉族。他们是1983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后更改民族成分的,其时还引起不小颤动。根据计算河南邓州“闽营”后嗣有一万多人,其间大部分是汉人,只要这儿的上千人为高山族。

  那么最要害的问题来了:他们真的是高山族后嗣吗?这就有些意思了:关于黄廷部下台湾土番战士的记载,从未见诸过任何正史,并且乡民鼻祖的石碑、祠堂早年被毁,缺少什物和文字根据,所以一直以来“台湾土番”说也仅仅一个传说。1983年邓州学者涂征写了一篇《中原区域的“台湾村”》的文章,文章根据上营村乡民的歌谣、习俗习惯、长持平,论述了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上营村陈氏乡民可能是台湾原住民邹人后嗣的观念。

  这些观念后来得到证明。1997年,上营村乡民陈堂三家的老房子坍毁后,在整理房内物品时,乡民无意间发现了陈氏家谱——《邓州台湾土番垦屯陈氏家乘》。这是现在“台湾村”最早发现的家谱,为清同治六年(1867)编撰,陈氏家谱内容与传说共同:他们的确是郑军中台湾土番后嗣。

  其时就现已清晰记载其先祖为台湾土番,并且在1867年,邓州陈氏宗族曾与台湾族员会晤。根据记载,1867年,有一名自称台湾阿里山土番陈氏族员来到邓州,操闽南语且黥面,自叙宗族,居然与河南陈氏家谱彻底对应,遭到当地人招待。

  并且,具体调查邓州高山族乡民的习俗,发现虽然他们已简直汉化,但是在部分方言(如对父亲、母亲、姑奶、姑姑、哥哥‚却保留着非常共同的特有发音),与闽南语相似,而在婚丧嫁娶等各方面习俗,也多闽南风残存。并且他们遍及供奉妈祖,根据学者估测,这些习俗并不是台湾“番俗”遗存,而是源于郑成功戎行兵营中闽南习俗。看来,这些高山族的先人很可能早在明郑时期就现已汉化。

  这一罕见的状况也引起台湾同胞的留意,拜访过邓州“台湾村”的台商吴天玺和吴昀容随后在台湾发现了陈氏族员的踪影。2005年8月24日,台湾嘉义县阿里山乡的达邦村邹族一行到“台湾村”寻亲,两岸邹族共同为“台湾村”族员续了十六辈家谱。台湾同胞还带来了阿里山宝贵的鲜竹笋、乌龙茶和艳丽的台湾少量民族服装,约请张村镇上营村的本族亲人回到阿里山故乡看一看。

  2009年,河南经贸代表团拜访台湾,特意选择“台湾村”邹族陈氏后嗣一起到访,遭到阿里山特富野社区热烈欢迎,邹族乡民们均穿戴民族盛装,年逾八旬的长老陈宗仁穿戴镶缝鹰羽、熊棕、贝壳、兽皮,以最完好邹族传统服装现身,村里的老人家也渐渐集合,他们要迎候三百多年前涣散出去的一支邹族血脉回乡。

  整体来说,台湾原住民籍的战士在郑成功戎行中必定归于少量,但也是海峡两岸血脉相连的证明。



上一篇:有人说这是咪咕事件华为云对阿里云的回应? 下一篇:阚清子怎样读音 阚清子纪凌尘的故事

    关于我们

    雷竞技安卓下载